拇外翻作为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近年来其发病日渐增多。拇外翻的治疗极具挑战性[1,2,3,4]。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有近二百种,方法亦各有所长[5,6,7,8,9,10,11,12,13,14],目前大多数已被淘汰。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15,16],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疗效。
为了纪念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成立25周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成立5周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特邀请国内知名足踝外科专家与部分对拇外翻的治疗具有很多临床经验的新秀们,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撰写成我国首个《拇外翻治疗专家共识》,供骨科、尤其是足踝外科同仁们参考。随着研究的深入与临床经验的积累,本共识将不断修改完善。
一、定义
拇外翻(hallux valgus,hallux abductus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9,10,12],俗称为"大脚骨"。拇外翻是复杂的解剖畸形[6,7,8,9,10,11,12,13,14,15,16,17,18],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19]。
二、术前评估
1.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前应细致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各种病理改变,对病人进行包括足部血运、神经精神状况等情况的全面评估。
2.X线片检查:(1)术前患者应拍摄双足负重位X线片检查,以了解患足的病理变化。建议使用标准正侧位平片(拍摄正位时球管到底片盒的距离为1 m,球管由正对足底方向朝踝关节成15°聚焦于跖跗关节),双足分开单独拍摄。(2)为评估患者拇外翻的病理变化与严重程度,应在负重位正位X线片上进行以下基本数据测量[20,21,22]: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或hallux abductus angle,HAA),正常<16°;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正常<10°;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又称近端关节固定角proximal articular set angle ,PASA),正常<7°;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DASA远端关节固定角):正常<7°;趾骨间角(inter phalangeal angle, IPA),正常<10°;跖楔角(metatarsal cuneiform angle,MCA),正常<10°;籽骨位置(sesamoid position ,SP)与关节匹配度等。(3)从正侧位X线片上,评估第一跖趾关节有无关节炎及其严重程度。(4)拇外翻严重程度的划分[23,24]:根据在X线片上测量的数据,可以将拇外翻分为轻、中、重3度:①轻度:HVA<20°,IMA≤13°;②中度:20°< HVA≤40°,13°<IMA ≤16°;③重度:HVA>40°,IMA>16°。
3.足的负重位CT检查[25]:可以评估跖骨有无旋转等情况。
三、拇外翻的非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帮助患者选择宽松甚至露趾的鞋子;穿戴拇外翻护垫、分趾垫及夜间使用外展支具;对拇趾籽骨下或外侧足趾跖骨头下有疼痛者使用跖痛垫;外侧的锤状趾,可穿用足趾套等。这些治疗能暂时缓解疼痛症状,但没有长期明确的矫形效果;要根治拇外翻需手术治疗[15,16]。
四、拇外翻的手术治疗
为了便于术者选择拇外翻矫形术式,人们曾尝试对拇外翻进行了多种分类,但没有一种分类是完美的。分类只能用于一般性的指导,或便于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时作参考。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可以选择一些超越分类限制的术式,甚至可以从某种分类的术式中挑选能获得最佳效果的术式。
术前术者应了解患者的各种病理改变,根据病理变化,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与爱好、术后活动量与穿高跟鞋等的要求以及对手术尤其对外形的期望,因人而异地选择手术。医生并不能保证结果,需要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降低患者不实际的期望值。
麻醉多选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可施行局部、踝部或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精神紧张或其他原因也可选择全麻或椎管内阻滞麻醉。